English

最悲怆的诘问

2001-02-2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海舟子 我有话说

当我第一次接触到《上帝,你挨过饿吗?》这本书的时候,就受到该书书名的震撼,因为我马上觉察到这是一个曾经陷于绝境的人在彻底绝望的时候才会发出的诘问——“亲爱的上帝,你挨过饿吗?”而且在我记忆深处,还隐藏着什么人曾经发出过的类似的绝望诘问……我在记忆中搜索,终于想起来,是美国著名犹太人作家威塞尔在使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纳粹集中营回忆录《夜》中,在他眼睁睁目睹一个个亲人被送进焚尸炉却无力回天的时候,在灵魂深处发出的几乎同样的诘问:上帝,你在哪里?于是,我知道,这是一个与威塞尔有着几乎同样悲惨经历的人写出的书。

约瑟夫·鲍,今年81岁,是一位著名以色列作家、艺术家。1991年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了一部记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人悲惨经历的著名影片《辛德勒名单》,约瑟夫·鲍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个曾经被关在纳粹死亡集中营里,后来又名列辛德勒名单,并通过这个名单才从死亡走向今天的艺术家。

在电影《辛德勒名单》中,有一个令人为之心头一热的场面:两个年轻的犹太人在普拉索集中营秘密地举行了婚礼。一个藏在集中营屋顶里的银勺被做成了他们彼此交换的结婚戒指,集中营里的铺位成了他们的婚床。这两个人就是约瑟夫·鲍和他的妻子丽贝卡·鲍。电影的这段情节完全取自他们的真实生活经历。

约瑟夫·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波兰克拉科夫的犹太人。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战争破坏了他们的和平生活,把他、他的家人和无数犹太人卷入了充满血腥的纳粹集中营。在集中营里,奴隶般的苦役、亲人和同胞们的惨死、焚尸炉的威胁几乎在每一天里折磨着人的神经,但是神经也有麻木的时候,而饥饿却是在每一分钟紧跟着集中营里的每一个囚犯。一个不足一公斤的面包是八个犯人一天的口粮,常年如此,饥饿就成了永远折磨着每一个犯人的梦魇,并且迅速把他们人人变成包着一层皮的活骷髅架。这些活骷髅架每时每刻不断倒毙在苦役场上、大工棚里、“卫生室”的光板床上,正是在这里产生了这种不是对父母,而是对上帝的诘问。这是一种形似对饥饿,实际是对生存权的诘问,是对正义与公理何在的诘问,是对罪魁祸首们充满控诉的诘问。

往往正是在最艰难危险的时刻,真正的爱情才焕发出异彩。在编制辛德勒名单的时候,约瑟夫的妻子丽贝卡得到一个机会,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写到名单上去。那个时候把名字写上去就意味着得到生存下去的机会,因为当时德国人已经决定把其余的犯人转移到著名的死亡集中营奥斯威辛去,而到那里就意味着死亡。但是在这个时候,神圣的丽贝卡在名单上用约瑟夫的名字代替了自己的名字,她把生的机会让给了自己的丈夫。并且这是在约瑟夫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约瑟夫·鲍成了辛德勒名单上的男子部分第247号,成了这份宝贵的历史文献上不朽的一部分。而丽贝卡自己则被转运到奥斯威辛集中营。在那里,她以自己的机智三次躲过了必死的危险,并且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侥幸逃生。而命运最终使她又和自己的丈夫团聚,两人后来一起移居到刚刚建国的以色列,并且一起幸福地生活了52年,直到1997年她因病不幸去世。

二战后,作为艺术家的约瑟夫·鲍写了许多本书,画了无数的画,使人们不忘纳粹统治给各民族带来的无穷痛苦和教训。由于他卓越的艺术活动,他于1998年被提名获得在以色列具有很高权威的以色列国家奖。

然而,二战过去半个世纪之后,历史似乎正在被许多人淡忘。在欧洲和亚洲都出现了一批企图篡改历史,为二战罪魁翻案的可恶之徒。鲍在前往奥地利参加公审“杀人大使”门格尔的法庭作证过程中,就被这个当年的杀人魔王当面反诬是造谣陷害;他在奥地利旅行期间遇到一个完全把自己打扮成希特勒模样的出租车司机,当鲍夫妇惊诧于他与那个恶魔的相象时,他竟洋洋自得表示“谢谢”。鲍在奥地利的一家医院休养时,还遇到了好几个德国二战老兵,这些家伙不但对自己当年犯下的罪过毫无忏悔之意,反而对自己当年追随“元首”的经历津津乐道引以为荣。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辟的叫嚣更是一时之间甚嚣尘上。对所有这些,这位富有正义感的老艺术家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不顾自己年事己高和刚刚经历了失去爱妻的痛苦,再次作文作画,把自己和自己一代人在法西斯统治下和集中营里受到的磨难再现出来。这就是这新本书《上帝,你挨过饿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